第一经济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财经 > 正文内容

山东馒头“花饽饽”大火,传统手工艺焕发新光彩

年轻人就选择买花饽饽来给家里的长辈庆寿。”像孙红一样,坚守胶东传统美食的传统手艺人还有很多,他们一步一步把花饽饽让更多人知晓。随着时间变迁,花饽饽已由普通面食变身为无限创意的花样面点。这种传统手工艺的新旧交替,在保留传统技艺的基础上,紧跟时代发展步伐,探索出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新路径,将民俗特色与时尚元素融合,赋予了传统手工艺新的内涵,让传统手工焕发出了新的光彩。

临近春节,年的味道越来越浓郁,山东大馒头也争气的把自己送上了热搜,其中胶东的“花饽饽”更是引起了网友们的广泛关注,他们将馒头做成了一种艺术。

从家乡的味道到遍地开花

“每年春节,我姥姥都得吃上老家的花饽饽才能觉得踏实。”王女士说,她的姥姥是胶东人,如今离开家已经有三十多年了。尽管这些年在济南生活也算习惯,但每到逢年过节,她仍然会想起小时候在家吃过的花饽饽,对她来说,那是家的味道。

胶东花饽饽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在2009年,更是被列入了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对过去的胶东人来说,无论是祭祀、上供还是年夜饭,花饽饽都是必不可少的。一个花馍,就是一件手工艺品。以制作过程中的捏花为例,捏出圆饼状,四周剪花,中间压花,中心挑面成蕊,或花或叶,活灵活现。花花绿绿的饽饽堆叠在一起,应和着春节的氛围,胶东到处都是喜庆祥和的景象。

作为土生土长的胶东人,孙红从小就表现出了对花饽饽的兴趣,“我记得小时候,每到过年过节我妈妈就会带着我一起做饽饽。”孙红表示,那时候的饽饽还没现在这么好看,通常就是扭几个花,再放两颗枣。耳濡目染之下,她对这种家乡的味道产生了独特的情感。

几年前,孙红只身一人来到济南,看到胶东特产花饽饽在济南鲜为人知,她很是惊讶。于是,为了让更多人了解胶东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花饽饽,她建立了一个小小的工作室。那时候,有很多通过老朋友介绍来的济南人觉得这种产品很新奇,于是口口相传,需求量不断增加。如今,她在济南市天桥区的世茂天城开了一家名为《馍上花开》专卖店。

孙红笑着说,从她做花饽饽开始,就有特别多对花饽饽感兴趣的顾客找到她,希望能跟她学习这门手艺。现在曾经跟她学习的那些学员们,在济南、潍坊、温州等地都开了自己的花饽饽店。

制作需要四小时,备受年轻人喜爱

正在店内为儿子挑选花饽饽的刘女士表示,一次偶然的机会,自己的孩子在网上看到了造型可爱的花饽饽,就一直惦记着。但是自己太忙了,始终没空做给孩子吃。直到最近,她发现济南也开了卖花饽饽的店,这才终于让自己的孩子如愿以偿了。“

这个叫“春华秋实”,都是花,适合送给年轻人;这叫“福寿禄”,是经典款,适合送给老年人……”孙红介绍说,为了让自己的产品更健康,也让更多年轻人接受这种传统工艺,她选用蔬菜作为天然染料,在款式上也更加活灵活现,可以根据顾客的需求定制款式。“你别看我们的原材料和普通馒头一样是面粉,但看起来的样子却很洋气。”

而作为胶东传统的民俗美食,现在店内花饽饽的受众反而是一些年轻人。孙红表示,现在很多年轻人,都觉得花饽饽这种东西又好看又新鲜。“还有很多老年人过生日吃不惯奶油蛋糕,

“平时我们一天大概也就十几单,现在临近春节,一天要做二三十单。”孙红说,和传统山东馒头相比,做花饽饽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像这种普通的,制作时间一般也就三十分钟,”她指着店内小老虎造型的花饽饽表示,“但是像这种经典版十四寸的大花饽饽,要完成榨汁、和面、成型、发酵、拼装整个流程,就需要四个小时。所以我们只接受预订单,每天能完成的数量也是及其有限的。”

来源: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关键词: 馒头 孙红 面食 美食 胶东

标签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