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经济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财经 > 正文内容

端午假期趵突泉有了新景观,泉畔再遇“扫地僧”

6月5日,众多市民与游客来到泉畔拍照打卡,品尝“趵突泉文创雪糕”。

6月5日,下午3点多,趵突泉畔,“三股水”欢快喷涌。

烈日炙烤下,附近游客明显减少。新黄河记者遇到“扫地僧”郭茂福时,他正对一名游客说:“往北走,很快就能看到厕所。”

郭茂福,人称老郭,在景区做安保,负责区域巡逻、秩序维护以及处理游客丢失手机等求助事务。因熟读趵突泉内碑文,在工作之余还会义务给游客讲解相关知识而成为网红,被称为“扫地僧”。记者去年11月采访他时,他对这个称号连连摆手:“不敢当不敢当,我知道的就是一点点皮毛。”

保安郭茂福

半年不见,老郭话还是不多,在谈到端午节前趵突泉新添的“康熙皇帝南巡途经济南府时亲笔所书的‘趵突泉诗轴’”碑时,他才开了话匣子。“‘突兀泉声涌净波,东流远近浴羲和。源清分派白云洁,不虑浮沙污水涡。’碑立在泺源堂后面,每多读一遍,多查一次资料,对字句的理解就多了一层。”他说,诗的内容说的是泉水“源清流洁”的本性。要是再进一步延伸,“源清流洁”是康熙皇帝力推的清正廉洁的吏治思想。他说,“大明湖历下亭也新添了一块碑,是乾隆皇帝亲笔所书的《春暮游历下亭三首》。因为工作比较忙,从早上7点到晚上7点,一直没机会去看看,有机会肯定要去一下。“

“趵突泉为什么被称为‘泺’,北魏时又称娥英水?”“为什么趵突泉楹联上写的是‘云雾润蒸华不注,波涛声震大明湖’,赵孟頫的原碑则是‘波澜声震大明湖’?”“趵突泉旁边会写‘洞天福地’,与吕祖庙有何关系?”……老郭的走红,与对游客的这些“科普”讲解密不可分。对于网红这个事儿,老郭倒是看得很开,“没啥,习惯了就好,咱该干啥还干啥,踏踏实实做好分内事,要是游客有需求,我也愿意分享我知道的。景区文化厚重,能学的太多了。”

正说着,他突然停了口,转身走向附近一位游客,礼貌地劝导对方“把烟灭了,这里不让抽烟“。

据悉,老郭50多岁了,以前是煤炭工人,做景区保安也就两三年。他说自己平日工作比较忙,专门学的时间很少。经常来景区逛的几位老先生、相关书籍、导游们的讲解等,都是他的“老师”。当然,工作之余,也会从手机上查各种版本的资料,不断加深自己的理解。

不仅是老郭。梳理一下就会发现,这几年经媒体报道的“扫地僧”不少。仅在济南,就有山东博物馆的保安董光庆绘孔子画像,引得包括知名书法博主曹永胜在内的网友纷纷点赞;山东师范大学楼管员魏茂周,初中都没毕业,却与诗结缘,已作诗五百余篇……“扫地僧”们的共同之处在于——生活也许琐碎,但态度不能苟且,一直在追求梦想、坚韧前行,努力让自己变得生动丰富,在繁重的工作中葆有蓬勃的生命张力,让人生有了相当的厚度与广度。这还真是应了那句话,“人人都是软实力”。

任何时候,城市的软实力,都与千万个自带“精神流量”的鲜活个体密不可分。一方面,身边一个个鲜活个例,通过自身的价值观、拼搏和奉献精神、学习和审美能力、见识和公德意识等,成为城市软实力锻造的生力军,成为软实力的具体彰显;另一方面,城市精神、城市品格,也会深深镌刻成为个体骨子里的勇气、锐气、朝气,助力个体在一次次自我求变中实现“跳变跃升”。

相信在持续提升城市软实力、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的济南,会有更多“人与人美美与共,人与城相互成就”。(济南时报·新黄河客户端 记者:王亚妹 摄影:黄中明)

关键词: 康熙皇帝 乾隆皇帝

标签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