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经济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财经 > 正文内容

为什么中国文人从不敢轻易使用73和84两个数字?它们代表什么?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中国古代普遍信仰轮回与神灵,所以对一些自然科学无法解释的问题,都会抱着十分恭敬的态度去触碰,而一旦触摸到了更加高级的东西,那么古人便会愈加虔诚。中国古代有一句十分著名的俗语叫:“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请自己去。”其中提到了73和84,其实这两个数字在古代文化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这句俗语的意思很简单,意为一个人活到73和84岁,就会遇上寿命的关口,一旦成功渡过就能继续长寿。这就像诸葛亮的蜡烛续命一般,能够撑过那一夜,诸葛亮可再造辉煌,可惜未能遂愿。当然这个规律并没有任何现代科学依据,不过73和84可是古代文人精神的禁地!

然而有细心的朋友可能会发现:没有啊,72和84简直是文人们笔下的宠儿啊!不信来看:《三言二拍·醒世恒言》中写道:“只管南天北地,七十三八十四说开了去。”《醒世姻缘传》中写道:“打得那素姐口里七十三八十四无般不骂。”《水浒传》中写道:“那婆子坐在横头桌子边,口里七十三八十四只顾嘈。”此三处的语意都理解为说话滔滔不绝、没完没了,和今天小解要讲的本意无关,不过形成这样用法的原因,却与两个数字的本意有很大的关系。想一想,既然是文化圈的事儿,必然要与语言打交道,而以游说(滔滔不绝)为主的文化,那就只有一个时代:春秋战国,百家争鸣!

其实73和84是孔子和孟子的死亡年龄。孔子被称为“圣人”,享年周岁72,虚岁73;孟子被称为“亚圣”,享年周岁83,虚岁84。由于孔孟之道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太高,所以二人的寿命也被文人们尊违、规避。最开始,即从春秋战国到隋唐之前,文人们是万万不可轻易使用这两个数字的,因为圣人与亚圣都挨不过去的坎儿,普通人怎么应付得了呢?唐之前历朝几乎都尊儒学为正统,而唐朝则以道家为主流,对孔孟淡化一些,从而文学作品中才有了73和84,不过它们的意义都是说话多,也与寿命无关。

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孔孟二人平生的工作就是游说诸国,希望能说动君王采用自家的学说,他们一定有一腔满腹经纶之语和一副三寸不烂之舌。那么引用到唐宋文学中,这不就是说话多的意思吗?可惜这两个在以前文人曾不敢触碰的数字,却在唐宋炸了锅,不仅被当作谚语使用,还被人拿来写诗词,比如宋人释心月写的《偈颂一百五十首·其一》:一即三,三即一。剩足不足,少则有余。相续得去底,道将一句来。七十三,八十四。一首很有禅意的词,此处的73、84就不是滔滔不绝的意义了,而是使用了它们的本义,即代指孔孟。时至今日,虽然两个数字已经全然失去了原来的味道,但作为文化消遣的精神食粮而言,还算是一种很不错的点心!

来源:新浪新闻

关键词: 春秋战国

标签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