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经济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财经 > 正文内容

7个用药常识,囤中成药前你一定要知道 (含备药清单)

疫情的之后,很多人又开始囤药了。我在诊所看诊的空档,就接到许多询问,大家关心的问题很多:

该囤哪些药?买中成药之前要看什么?怎么样判断用得对不对?小孩子能用成人中成药吗?同一个药物有颗粒、片剂、丸剂,怎么选?……趁热写下这篇文章,希望能帮到你。

买药之前,先看这几点1. 买药要选有OTC标识的。OTC是指非处方药,就是说不需要凭医生处方就能自行购买使用。这就提示一点:安全。虽然是药物,但是可以不需要专业人员指导,自己都可以用,说明副作用什么的就很小。用药的安全性,是我们普通家庭买药时,除了药效之外最需要考虑的。绿色OTC比红色OTC更安全。红色OTC,是甲类非处方药,限制在医院或者药店销售;而绿色OTC,也就是乙类非处方药,在国外某些国家是可以在超市销售的。OTC较于保健品来说,一个是药品一个是保健品,前者是经过长期临床观察及使用后,明确具有疗效的。2. 中成药要辨证使用。不会辨证的,我教你最简单的办法,至少大方向不要错。药店里面能买到的OTC,很多都是中成药。中成药,组成的主要成分是“中药”,注意,是中药。用中成药就相当于在用一个固定的中药处方。因此,运用中成药,一定要讲辨证,最起码一定要会看中成药的说明书。比如你上火了,你如果知道哪些症状是上火,对应症状买药,就比较有针对性,只需要看看自己的症状与说明书上写的,是不是符合的。(大多数情况下,比起听药店人员的建议,看说明书更加准确。)有时候说明书上写的,和你的症状不完全一致,或者你看不太懂,也没有中医辨证的思维,怎么办?比如说你咳嗽了,去药店有一个药品区“咳嗽类”,这个区域的药物是否你都可以选呢?当然不是了。


(资料图)

这里有个大方向,就是你要有个基础的寒热的辨别。不难的,一般人都可以学会。

先看看说明书上与寒、热有关的词汇。然后再看看一些具体症状的描述:比如有痰、无痰;黄痰、白痰;黄鼻涕、清鼻涕;口渴或者不渴;大便干或者稀等等。

不要放过说明书上的这些字,仔细看,好好与自己的症状对照一下。

如果咳嗽无痰,说明书又写的“治疗痰多咳嗽”的,那你就要慎重选择;比如你明显的怕冷怕风(寒),说明书又写的“清热解毒”,那你也要慎重。还有黄鼻涕、清鼻涕,黄痰白痰无痰这些,都应该是跟说明书能对应上,才是对的。

再复习一下寒热辨证的几个观察点。

看鼻涕:清鼻涕一般是寒,黄鼻涕一般是热

看舌苔:白色一般是寒,黄色一般是热

看舌苔下面舌头的颜色:淡的一般是寒,红一般是热

看喉咙:红肿疼痛是热,如果只痛不红,寒热都有可能

看出汗:不出汗一般是寒,时不时出大汗一般是热

看嘴唇:偏淡不红润是寒,很红是热

看饮水感:不想喝水是寒,总想喝水是热

大方向上只要你仔细对照一下,就能避免很多错误的用药。错误用药有时候症状也可能消除,但更可能会把病邪引入身体更深层的地方。

对于家庭健康来说,平时了解中成药的一些使用原则,辨证思路其实很有必要。如果对中医有兴趣,你就可以多学习中医的治疗思路,寒热虚实表里的概念和观察,等逐渐建立一些基本的认知了,说明书也就不那么难懂了。

3. 不要盲目跟风买药中医上认为,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别人吃什么药效果好,别人的某个病吃什么药管用,换做我们吃,很可能完全不是一回事了。除非是你家里一起生活的人,生活饮食环境情绪的条件高度类似,也许用药可以参考,但这是特殊情况。

所以,不要一听说疫情紧张了就去囤连花清瘟双黄连,一定先看看自己的状况。

常备药,哪些可以买

4. 接下来我说说关于囤药的大体分类(都是针对常见病,家庭常常能用到的):

(1)纯受寒感冒(表现为:清鼻涕,白痰,鼻塞,怕冷,舌苔白)纯受寒感冒:荆防颗粒、九味羌活丸;头痛为主的:川芎茶调丸;咳嗽为主的:通宣理肺颗粒、半夏止咳糖浆;伴随痰多的:橘红痰咳颗粒;伴随有恶心、胃肠不适的:藿香正气口服液、午时茶颗粒。

(2)受寒后有化热的(表现为:仍然可能是清鼻涕、白痰、怕冷、鼻塞、舌苔白,可能清鼻涕有点变浓转黄,舌尖红,喉咙红肿痛)受寒感冒有点化热(包括发烧):感冒清热颗粒、小儿柴桂退热颗粒;伴随消化不良的:保济口服液;伴随咳嗽剧烈的:小儿麻甘颗粒、小儿咳喘灵口服液。

(3)热感冒(表现为:一开始就是黄鼻涕、黄痰,舌头红,嘴唇红得明显,嘴唇干,咽喉红肿痛)单纯热感冒:双黄连口服液,夏桑菊颗粒;伴随干咳的:养阴清肺口服液、川贝枇杷膏;伴随痰多痰黄的:蛇胆川贝口服液、鲜竹沥口服液、橘红颗粒。

(4)反复高热、大便不下的:连花清瘟颗粒、防风通圣丸。

(5)积食(表现为:大便黑臭或者便秘,放屁臭、口臭、手心脚心热、口渴想喝水甚至凉水,舌苔厚腻)热证不明显的:保和颗粒;热证明显的:小儿七星茶颗粒;吃肉多的:大山楂颗粒;大便不下或者拉肚子的:四磨汤口服液;伴随咳嗽的:小儿消积止咳口服液。

(6)拉肚子纯寒(拉得不臭、肚子喜欢热敷、不想喝水没食欲):藿香正气口服液、附子理中丸;拉得时间比较久:参苓白术颗粒;纯热(拉得特别急,肛门红、灼热感,拉得臭):复方黄连素片、盐酸小檗碱片;补液盐,不分寒热,拉肚子水样便次数多就用上。

(7)其他备用小柴胡颗粒;板蓝根颗粒;蒲地蓝口服液;艾条;热水袋。

(以上药物是一个大体分类,具体使用时需要对照说明书选择与自己症状相符的,或者在专业中医的指导下使用。)

这些是我觉得家庭比较常用的一些药物分类。如果你周边的药店这些药都有,那就不用买在家里,有需要时候去药店,根据自己症状,对照说明书,针对性买即可;如果有些分类里面的药物你家附近药店都没有,那就可以备一盒在家里以备不时之需。

不要备多了,一盒够了。现在网上买药都很方便,一般一两天都能送到,所以没必要多囤。

补充说说中成药用药常识5. 一些成人的中成药,小孩子也可以使用。中医上讲究对证,只要对证了,基本上不管成年人还是小孩子,都是可以吃的。可以看看说明书,只要没有明确写“儿童慎用/禁用”,基本小孩子就可以用。

一般我自己的用量是:一岁以下小朋友,用量1/4-1/3;一岁以上,六岁以下,用量1/3-1/2;六岁以上,十二岁以下,用量1/2-2/3。

用药根据病情来酌情考虑。家庭用药小剂量选择。通常药物用对了,小剂量也是有效的。一定要先辨证,最好在专业中医指导下使用。

6. 有时候药没错,但是你用法错了。

第一种情况,中成药可以搭配使用,但有的人会同样方向的药物重叠搭配,就过度了。比如你刚刚有点受寒,其实稍微用个荆防颗粒就可以好,但你一上来就用荆防颗粒(处理受寒)+九味羌活丸(处理受寒),可能就发散过度了。

用藿香正气(处理寒湿),又同时用午时茶(处理寒湿+积食);再或者积食了,用上保和丸(处理积食),又用了大山楂丸(处理积食),那就太过了。

我就真的见过,有的妈妈着急让孩子好,就给孩子同时用了小儿消积止咳颗粒,加小儿咳喘灵,再加蒲地蓝。本来5分的病,用上5*5*5的药,这种就太过度了。

家庭用药不要一次叠加很多一起用,容易过度,生病没好不说,反倒消耗正气。

第二种情况,只用了一次两次,没看到明显效果就频繁换药。有的人早晨还在用感冒清热颗粒,到了中午觉得不行,就换小柴胡加咳喘灵了;到了晚上发现孩子在拉肚子又换成藿香正气。

这种就是乱的,一方面没搞清楚问题在哪里就开始用药,另一方面就是太急,想要吃一两次就好,不行的。

用药后,如果症状整体没有加重,胃口大小便睡眠都还可以,就可以试着继续用药观察看看;如果有减轻,当然更是继续用药咯。

如果觉得用得不对,要冷静重新判断,好好看看说明书症状和自己症状对照。7. 同一个名字的药,有颗粒、丸剂、片剂、胶囊、口服液,它们的功效是一样的。

这种只是剂型的差别,实际上药物的组成是相同的,功效当然也是一样的。

举个例子,藿香正气口服液、藿香正气胶囊以及藿香正气颗粒,它们的主要药物成分是相同的,只是制作的工艺以及一些辅料不同,本质上来说都是一样的药,功效是相同的。

所以买药的时候,有时候买不到医生开的,可以类似的替换。但是一定是名字相同,只是剂型不同。剂型选择好服用的,比如小孩子喝,颗粒、口服液更好些。

许多药,名字差一个字,里面的成分可能就不一样。比如橘红颗粒和橘红痰咳颗粒,一字之差,就是两个不同的药。当然因为品牌的不同,同样的药同样剂型和不同剂型可能有功效差别,这种呢,只有在使用中观察看了。

一口气讲了这么多,你可能要消化一阵子,或者有需要的时候再看一看。这篇建议收藏,也请转发给需要的人。

来源:新浪新闻

关键词: 用药常识 中药汤剂

标签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