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经济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财经 > 正文内容

每日信息:管控放开这一月:在岗员工减半、门店货物短缺、超市经历艰难时刻

以2022年12月7日“新十条”的发布为标志,国内疫情管控放开已经超过一个月。

随着管控政策放开后感染高峰到来,零售企业经营受到了巨大冲击。大量人员的感染,使得超市员工无法正常到岗,商品供应难以保证,同时门店客流出现明显下滑。“这段时间,商超企业受到了的影响前所未有。”江苏海纳星地董事长李峰说道。

感染高峰期,不少超市超过半数员工无法上班。例如,江苏海纳星地部分门店70%的员工不能上岗。四川伊米阳光超市的门店员工由原来的平均4人左右,减少到只剩1个人。个别超市门店甚至被迫暂停营业。据了解,超市这种经营状态持续超过两周时间。


(资料图片)

持续三年疫情对零售企业产生了深刻影响。管控政策的放开,意味着实体零售的经营环境将发生变化,企业需要面临新的考验。

一方面,企业需要面临疫情的直接冲击,这种影响在过去一个月中已经显现。另一方面,消费者在购物时能够拥有更多的渠道选择,不再单纯依赖超市“保供”。这种情况下,实体零售企业面临的竞争压力势必增加。

从更长远的角度看,疫情发展仍具有不确定性,消费信心短期内难以恢复。因此,如何适应消费需求变化,将成为企业新的命题。《第三只眼看零售》了解到,不少企业已经调整了春节的备货与营销方案,而打造高性价比商品也已经成为行业共识。

超市缺人、缺货

“这一轮疫情中,我们门店300个人里面,只有1个人没有感染。有3天时间,门店80%的员工都无法正常上班。”一大型连锁商超的门店店长说道。同样地,昆明某连锁商超也同时出现了1/3的员工无法正常上班的状况。

缺人成为疫情管控放开后,实体零售企业面临的最大问题。为了保证门店能够正常营业,企业不得增加员工在岗时长,缩短门店营业时间,并调整经营的重心。

伊米阳光超市将结束营业时间从晚上9点半提前到了晚上8点,而平时这一时间的销售占到全天营收的10%。“我们的员工从早上7点开始,需要有个人在店里忙十几个小时。这个营业时长已经是大家能坚持的极限了。”伊米阳光超市总经理杨军说道。此外,有企业则要求保证生鲜与收银区域有员工即可。

实际上,感染新冠造成的人员短缺不仅影响门店的正常经营,还在影响商品供应与线上业务。

供应商员工的感染,导致商品生产供应难以保证,因此门店出现了缺货现象。“所有生产需要人力较多的商品,例如3R食品,都出现了不同程度地缺货。而由于缺少装卸工,供应商的供货频次也在下降。”上海某零售企业负责人告诉《第三只眼看零售》。深圳某连锁商超门店店长表示,门店的叶菜、鸡蛋等商品出现了断货问题。

除了源头供应问题,李峰提到,超市对于这一轮疫情的预判不足也是导致门店缺货的原因所在。多位零售企业负责人表示,N95口罩、消毒液门店缺货严重。深圳多家超市的姜、红糖都出现了断货。尽管断货并未持续太长,3—4天时间情况就能够得到缓解,但对超市业绩仍然造成了一定影响。

一般来说,疫情往往伴随居家人员增加,商超企业线上订单激增。此次疫情也不例外,上海某一超市线上销售占比从50%增加至60%,也有部分企业线上订单增加超过5倍,由原来的每天100单增加至500单。

但大量配送人员感染,导致运力短缺,线上订单难以完成配送。就《第三只眼看零售》观察,12月20日前后,盒马APP多数时间显示运力不足,无法下单。在西安下单,原本半小时完成的配送,在当时需要超过6个小时才能送达。

“为了完成线上订单,我们会选择让门店去附近小区送货,同时也会找周边居民做兼职。但到目前深圳的运力依然很紧张。”上述门店店长说道。

目前,多数感染者一周左右可以康复。疫情管控放开至今已经有一个月时间,这意味着多数人已经实现“阳康”。随着人员陆续到岗,超市经营也正在逐步恢复。采访中,零售企业普遍表示,目前超市已经回到了疫情前的经营状态。“1月4日,我们超市的可比销售就已经达到了去年同期的水平。”杨军说道。同样地,线上订单数量也在回落至正常水平。

健康消费趋势明朗

在全面放开前,首都经贸大学教授陈立平曾提出要慎防超市业绩出现断崖式下滑。做出这一判断的一个原因是,消费者担心感染病毒不愿意去线下购物。

现在来看,过去一个月超市经营状况已经证明了这一点。《第三只眼看零售》了解到,本轮疫情期间,超市客流下滑普遍超过10%。高峰时期,伊米阳光客流同比下滑达到了18%。

但相较于客流下滑,超市的销售下滑则相对有限,甚至部分企业还出现了业绩增长。原因在于,相较于平时,消费者更愿意囤货,因此拉动了门店客单价提升。昆明一连锁企业的门店客单价从60元增加到了70元。

线上订单的增加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门店客流下降对超市业绩造成的影响。同时,国内物流受阻使得电商渠道无法满足消费者日常购物需求,部分线上消费转移至线下。诸多利好因素叠加,减少了超市受到的冲击。

在购物方式改变的同时,消费者在商品选择上也发生了明显的转变。

出于健康考虑,消费者在感染新冠后改变了原有的生活方式与饮食结构。一方面,防疫消杀物资需求量增加。例如,酒精、口罩、消毒液等。另一方面,能够缓解新冠症状提升免疫力的健康类商品销售激增。

有从业者表示,此前,网上流传红糖葱白姜水能够缓解新冠症状。因此,深圳沃尔玛、天虹、华润万家几家大型超市的红糖、姜片一度被卖断货。柠檬、柠檬干因为能够为人体补充VC,因而销量大增。此外,黄桃罐头、电解质水、用于煲汤的鸡骨草、灵芝销售也有提升。

“以前,春节前火锅烧烤类食材的销售会比较好,但今年这类产品销售明显下滑。康复后,大家会更愿意吃清淡的、有营养的东西。所以鸡蛋、牛奶还有一些肉类的销售都有明显增加。”有超市的店长说道。

出于这一考量,杨军表示,今年的春节备货,伊米阳光将增加牛奶,减少饮料、酒水。在采访中,多位从业者都对这一做法表示认可。

疫情期间消费者外出就餐减少同时拉动了厨房小家电销售。“今年,企业团购的商品更多是空气炸锅、烤箱、破壁机等。团购的小家电较去年同比增长600%。关注家庭与健康生活已经成为多数人的共识。”有超市从业者说道。

此外,消费者康复后多会选择更换生活用品,例如牙刷、杯子、毛巾。这类商品销售近期也有增长的趋势。

影响长期存在

过去三年,疫情是实体零售业无法绕开的话题,企业的很多工作都围绕这一特殊环境展开。因此,疫情管控政策放开,为实体零售企业带来的影响也是行业关注的重点所在。

针对这一问题,《第三只眼看零售》认为应该分三个层面来看。

首先,是感染高峰带来的直接冲击。这一时期,零售企业面临的状况与此前疫情封控管理时期基本一致。主要是企业人力、商品出现短缺,线下客流下降,线上订单增加。由于其他渠道瘫痪,因而一定程度上利好商超企业。目前,这一阶段基本结束,超市经营基本恢复常态。

其次,是对接下来春节超市销售带来的影响。过去三年,政策引导下消费者多选择“就地过年”。管控政策放开后,大量消费者将会返乡过年。

这意味着今年春节期间,北上广深及一线城市的超市销售同比往年将会出现下滑。相应地,县域乡镇等人口流出区域销售将会出现提升。据了解,海纳星地、伊米阳光等位于县域市场的零售企业已经增加了春节备货。返乡之后消费者走亲访友需求增加,因此,礼盒类产品的销售也将会有所提升。

针对行业今年的整体走势,从业者则表示存在较大不确定性。消费信心的恢复状况与疫情发展直接相关。但目前,是否会有新的疫情感染高峰出现,尚无结论。放开后,消费者是否会因为害怕感染或“复阳”而减少线下购物,业内也有两种不同观点。而这些都会影响超市经营。

但尽管不能确定未来生意是否会更好,在发展方面上行业则有确定答案,即强化商品性价比。

在李峰看来,消费者的消费能力与消费意愿没有重大外因作用很难发生改变。当前,消费者更愿意捂紧口袋,减少非必要的支出。加之,线上渠道的丰富,方便了消费者比价。因此,价格已经成为影响消费决策的关键因素。

“山姆的车厘子能卖成爆款,就是因为价格更低。消费者在其他超市用288元买不到10斤。很多时候,商超在探讨为什么商品便宜后,依然不能吸引消费者购买。其实根本原因还是在于不够便宜。”有从业者解释道。

另一个共识是,超市的客流很难再实现增长。想要保证利润不受影响,控制成本已经成为实体零售企业关注的重点工作。为了压缩成本,海纳星地已经于近期关停了大仓中的冷冻库。昆明一家商超在基地直采、现金直采提升毛利率后,希望今年能够通过与物业谈判降低租金成本。

“我们的预期是今年销售恢复至2021年水平,毛利同比增加0.5%。但客流确实很难恢复到以前的水平。”某商超企业董事长说道。【完】

来源:新浪新闻

关键词: 管控放开 货物短缺 第三只眼看零售

标签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