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经济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财经 > 正文内容

世界热资讯!新冠疫情何时完全过去?未来结局如何?专访吴尊友

3月8日,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接受新京报专访。

吴尊友表示,公卫人才培养对于未来的疾病防控非常重要,既要面对基层,也要培养有国际视野的高端人才。


(资料图)

对于新冠未来走势、新冠与流感的相互作用、二次感染等公众关注的问题,吴尊友也进行了专业回应。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受访者供图

谈公卫人才培养:加强实践 面对基层

新京报:你本次上会关注公共卫生人才培养的问题,现在还有哪些方面有待加强?

吴尊友: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虽然我们取得了新冠三年的决定性胜利,但未来新发、突发传染病还是会发生,人才培养对于未来的疾病防控非常重要。我建议的重点是加强公卫人才的实践,他们要面对基层,了解公卫服务的内容和问题,这样才能直面问题、解决问题。

在人才队伍建设层面,我们需要大量有基本训练的人才在各个层级工作,也要培养高端的人才。中疾控成立至今20年,认识到高端人才的重要性,需要站位高、有国际视野、了解全球性主要问题、预测和预见问题,同时掌握公卫领域的新技术、新方法,把这些转化为解决现实问题和可能发生问题的方法,构建国际性的、权威的公卫机构和体系,在促进健康中国和构建全人类命运共同体方面,发挥疾控人才的作用。

谈新冠未来:难以预测 或将在地球长期存在

新京报:人类史上曾发生的传染病全球大流行都有怎样的结局?新冠未来可能的结局有哪些,取决于什么要素?

吴尊友:人类历史上经历过1918年大流感以及数次鼠疫大流行等诸多传染病疫情。人体感染传染病之后会产生免疫力,达到一定规模后就形成群体免疫,防止疫情进一步扩散蔓延。当大流行结束后,人类从经验中获得对传染病的认识,转化为疾病防控的措施,为之后的疫情应对提供借鉴和帮助,譬如知道了感染后能产生免疫,从而转化成疫苗接种策略,预防类似疫情的发生。

新冠未来最终的结局,没有人能作出非常准确的研判。从目前的认识和理解来看,新冠病毒将会在地球上长期存在,与人类长期共存。多大程度影响健康,取决于病毒变异的情况。根据新冠过去三年的变异,虽然存在不确定性,总体上其传染性已经变异得非常快、致病力很低,对人类不再是一种致死性的严重疾病,这种趋势出现反弹的可能性较小。

之后的流行情况将受几个方面影响,一是人群免疫力整体水平,二是病毒传播、致病的情况,三是环境。这三个因素综合作用,是造成一波一波疫情的传播动力。就当前全球的疫情形势和毒株变异情况,出现大规模流行的可能性小,出现地方性流行、散在发生的可能性较大。当然这是目前的认识和理解,还需要进一步监测。

新京报:我们已经与新冠打了三年交道,目前留下哪些重要的科学问题值得探究?随着变异株致病力减弱,这些科学研究的意义是什么?

吴尊友:对于新冠的科学研究在不断继续。过去三年,我们积累了大量对新冠的认识,特别是在病毒变异方面,哪些部位的变异对传染性、致病性、免疫逃逸有关键作用;在免疫接种方面,什么样的组合能最好提高人群的免疫保护作用;对于新冠的治疗药物也取得了进展。未来还要继续开展这样的研究。

病毒溯源调查是全世界面临的难题,也是一个很重要的科学问题。在WHO的协调下,我们加入了新冠溯源的科研探索,这个路很漫长,能否找到答案、什么时候找到答案,现在还说不清楚,有待全世界多领域专家共同努力来破解这样的谜题。新冠的临床症状及感染后的中长期影响、重复感染的比例、重复感染后的主要表现等,都有待后续进一步研究。

这些对于具有潜在风险的严重传染病的投入,其研究成果可以转化为促进健康、挽救生命的最重要的科学依据。

谈疫情态势:尚未完全过去 病例数有待进一步降低

新京报:你最近提到新冠还没有完全过去。从专业角度看,什么条件下新冠可算完全过去了?当下疾控部门最关注的点是什么?

吴尊友:根据中疾控公布的上一周全国疫情监测情况,全国每天检测出的新冠核酸阳性还有万余例,这说明新冠疫情仍在发生,只是处于局部、散在、低水平。如果疫情完全过去和终止,感染人数会降到很低的水平,即虽有病例发生,但已经低到人们几乎感觉不到它的存在,或感受不到它对健康和生活的影响。

疾控关注的点也是老百姓最关心的,要不断加强对疫情的预警和监测,了解疫情变化,对传播流行的关键环节进行分析,判断哪些人群可能是高风险人群,对他们进行管理。发现在萌芽中,管理在萌芽中,把疫情控制在萌芽中。对病毒变异的监测也非常重要,传播力、致病力的变化可能对疫情产生较大影响。

新京报:大家很关心接下来可能面临的新疫情。对疾控来说,随着大规模核酸检测取消,疫情研判的难度是不是更大?如何掌握疫情流行态势?

吴尊友:了解掌握疫情动态确实是一个挑战,但实行“乙类乙管”之后,疾控部门根据下发的监测方案,多种措施并举,对于疫情能够做到及时发现和掌握。

譬如中疾控在全国设立了哨点监测医院,对于发热症状、咳嗽的病例进行监测,这周公布的数据就显示,流感病毒感染的阳性比例在过去几周出现上升,出现了反弹,同时这些病例中也在做新冠的核酸检测,显示其阳性率维持在一个低水平;再有就是对重点场所的监测,比如学校、养老院、敬老院等特殊场所,如果监测到有症状的病人,和卫生部门及时联系,进行鉴别判断等等。

新京报:上一波疫情没阳的人,还需要做好非常严密的个人防护吗?已经阳过的人,是否可以躺平了?

吴尊友:从新冠的感染风险来说,现在出现的局部散在病例,主要是在大规模流行期间没有阳过的人;阳过的人,随着入境放开,如果遇到了新的变异株,也可能再感染。因此,不管阳没阳,都不能躺平。当下正是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做好防控对每个人都非常重要,人群聚集的地方要戴口罩,外出回家后要洗手。

新京报:第一次感染时症状的轻重,和二次感染的症状轻重有多大关系?

吴尊友:没有一个绝对的联系。通常来说,第一次感染后有了免疫力,再感染绝大多数都会相对轻一点。但每个人的症状取决于自体的免疫力,也取决于病毒类型、病毒量,是多重因素综合的结果。

谈流感:没有超出新冠疫情前流行水平

新京报:今年的甲流疫情非常受关注,近年来人们似乎没有这样广泛地牵挂过流感。流感疫情今年更重了吗?还是经过三年新冠疫情,大家对于传染病更加敏感了?

吴尊友:过去三年,对新冠的防控也减少了流感感染,人群总体对于流感的免疫力有所下降,因此今年冬春交替季节,流感报告病例数相较前两年有较大幅度上升;但是把今年的数据和新冠流行以前的流感季数据相比,目前报告病例数没有超出既往流感季节性的流行水平。经过新冠疫情,大家对于呼吸道传染病的认识、对于健康的重视程度加深了,因此对流感也非常关注。

新京报:流感和新冠在临床症状、公共卫生方面是否会相互影响?

吴尊友:流感和新冠没有交叉保护作用,感染了新冠,不能产生对流感病毒的保护力,反之亦然,因此虽然多数人在经历全国性新冠疫情中阳了,仍不能预防流感。流感主要的受害者是老人和儿童,主要影响上呼吸道,但如不能及时处理,也可能发展为肺炎和重症。

从公共卫生的角度,目前观察到一种普遍性的现象是,这两种传染病在流行过程中存在竞争性关系。出现新冠大规模流行的时候,也是流感传播的高发季节,但因为前者流行,后者流行较少;新冠疫情之后,流感又会有所上升。其原理和机制目前还不是特别清楚,有一种解释是,人体感染一种疾病的过程中启动了免疫响应,在此阶段,对预防其他呼吸道传染病可能产生了作用。

新京报:今年的流感流行季,会不会因为人群免疫下降而延长?

吴尊友:流感流行季一般在十月底十一月初至次年三月,夏季也会发生。根据对流感的多年认识,延长的可能性较小,但也会有反常的情况,今年是否会延长现在不好判断,还要进一步观察。

来源:新浪新闻

关键词:

标签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