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经济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财经 > 正文内容

“数字黄河链”助力济南公积金业务“无证明”跨域通办

人在济南,是否可以办理其他省市的公积金业务?答案是可以的,数据代替人跑腿,这要归功于“数字黄河链”的搭建。

济南住房公积金中心以“数据可携带”为切入点,基于济南市“泉城链”牵头搭建了公积金“数字黄河链”,联合省内其他黄河流域8市公积金中心共同建设,并逐渐拓展至全省16市全覆盖,同时协同沿黄9省区共建共享共用,构建起跨区域、跨部门、跨业务、跨系统、跨层级的可信数据传输通道,打通区域间信息壁垒,实现公积金数据依法合规有序开放、跨域可信传递。

缴存职工依托“数字黄河链”可便捷获取公积金异地缴存、缴存信息等高频证明,打造了“还数于民、数随人走、精准授权”公积金数据共享应用新模式,减少异地往返开具材料以及纸质材料的使用,最大限度减少服务对象跑腿次数,实现公积金业务跨部门、跨地域“无证明”通办。既能充分保障个人信息隐私权,又能按要求推进公积金数据赋能经济社会发展。


(相关资料图)

“数字黄河链”如何保证个人隐私数据安全

根据《民法典》《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对隐私权和个人隐私信息保护的要求,作为掌握大量个人隐私信息的政府部门,需要建立健全相关数据安全保障机制,保护缴存人和缴存单位的信息隐私。“数字黄河链”可为数据供需多方提供安全、可信的对接通道,提供数据上链、安全存储、可信交易、数据治理、数据使用、追溯监管的完整解决途径。同时,区块链加密机制也可以确保科技服务商无法看到链上数据,有效防止数据被盗用、截流、滥用等问题。

怎样使用“数字黄河链”里的“卡包”

“数字黄河链”借助区块链技术特性实现数据确权,明确数据持有方、权属方、使用方等各方责任,通过“还数于民(企)”,将数据返还给缴存人,创新打造分级、分类、限时限、限次数、限业务的数据精准授权模式,在保证数据合规共享的基础上,构建了跨区域的数据共享通道,推动公积金数据跨部门、跨行业、跨区域、跨业务、跨层级安全共享。基于“数字黄河链”打造的区块链数字卡包,为缴存人和缴存单位提供数据“账户”,群众可随时从卡包获取与自己相关的链上公积金数据和证明,并像手机支付一样通过“扫码”或“转账”的方式安全便捷地“消费”自己的数据,随时查看、追溯数据使用历史,加快了公积金数据的流通效率,有利于数据价值的充分释放。

“数字黄河链”如何实现跨部门、跨地域高效通办

“数字黄河链”建设从服务群众的角度出发,通过缴存人精准授权、数据跨域共享,实现业务材料电子化,基于区块链实现“数随人走”、“随用随取”,减少异地往返开具材料以及纸质材料的使用,最大限度减少服务对象跑腿次数,简化优化公积金业务经办流程,缩短办理时限,提升服务对象体验,且业务材料链上流转、真实可信,减少信息核验工作,减轻机构服务压力,实现公积金业务“无证明”跨部门、跨地域高效通办。

政府部门间如何通过“数字黄河链”协作

“数字黄河链”可实现各区域间公积金中心等政府部门的深入合作,实现户籍、网签、不动产登记等信息同步上链、同步共享、同步应用,在简化要件材料、提高工作效率同时,更有助于防范业务合规风险,形成跨部门、跨区域、跨行业协同治理监管模式,带动提升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的协同管理和服务水平,通过技术融合、数据融合、业务融合,推进公积金中心等传统政府部门的数字化转型,构建数字化时代的政务服务新生态。

“数字黄河链”如何助力经济发展

“数字黄河链”不仅可以实现政府部门间的数据有序共享,也可实现政府部门面向金融机构等社会机构间进行数据安全开放和精准授权共享,将沉睡的公积金数据转化为缴存人和缴存单位的信用,用于支撑普惠金融等领域的场景应用,有效促进公积金数据和社会数据的融合开发利用,实现数据与实体经济相结合,释放数据价值,助力数字经济增长。

“数字黄河链”率先在济南市落地应用,并在省内其他沿黄8市推广应用,实现公积金数据互通互认,业务跨域通办。自上线以来开具链上个人缴存证明1940份、授权查询46万余人次。

此外,济南住房公积金中心实现公积金数据面向金融机构开放,与20多家商业银行进行数据共享,推出了“公积金惠企贷”“公积金租房贷”“个人消费贷”等一系列金融服务,累计发放贷款超过200亿元,其中“公积金租房贷”入选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制度创新成果。(济南日报 记者:王宝泓)

关键词:

标签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