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经济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财经 > 正文内容

“摆摊后浪”有没有掌握“财富密码”?

“以前摆地摊的都是大爷大妈,而现在摆摊的大多是年轻人。”


(资料图)

在城市的夜市、市集里,年轻人摆摊已屡见不鲜。烤肠、咖啡、热红酒、柠檬茶……摆摊成为众多年轻人探索副业的第一步,也成了一种追求自由生活的方式。这些摊点,不同于过去人们印象中的商品廉价、流动频繁,它们设置在固定区域内,资质完备,精致又文艺。

在社交媒体上,“女生靠摆摊还清负债”“浙江‘95后’夜市摆摊日入9000元”等话题接连霸占热搜,摆摊似乎成为这一代人的“财富密码”。

年轻人为何瞧上了“地摊经济”?

选择摆摊 是选择一种生活方式

一辆改装成粉蓝色的面包车,一条简单又文艺的横幅,一后备箱各式各样的咖啡、设备和材料……来自滨州市的摊主盖锐开着他的咖啡车走过了很多地方。5月21日,他随一场复古汽车活动来到了济南。对盖锐而言,摆摊就是选择了一种自由、随心的生活。

“我喜欢摩托车,经常参加一些聚会活动。2022年夏天,我组织的一场摩托车活动选择了一家咖啡店作为落脚点,当时就萌生了做一辆移动咖啡车的想法。”盖锐说咖啡车做起来后,最难的就是得到大家的认可,为了提升自己,他还特地到外地参加SCA国际咖啡师认证的培训。盖锐说,有了咖啡车,他收获了许多快乐,也拥有了很多“咖友”,“这件事儿我会坚持做下去,它已经成为我生活中的一部分了。”

在济南很多“后备箱集市”,常常能看到一辆以售卖饮品为主的汽车,“老狗商店”的标志十分引人瞩目。有一份稳定工作的主理人张先生从去年开始发展了这份“副业”,但他的初衷并不是为了赚钱。

“我喜欢后备箱文化,也喜欢露营,更喜欢交朋友,最初我是想把这些元素结合起来,打造一个能让好友说说话、聊聊天的落脚点。”张先生说,自己白天忙于工作,晚上与三五好友相聚是最感到轻松的时刻,自从把属于自己的诗和远方装进了后备箱,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有时候朋友说晚上想喝一杯,我就会把车开到他家楼下,提供上门服务。”对张先生而言,摆摊更像是一个交友平台,也能实现工作之外的自我价值。

交流中记者发现,不论是全职摆摊还是业余时间摆摊,他们都很享受这种完全属于自己和朋友们的时光——哪怕把车停在车位上,只摆两把户外椅坐在一旁,都能成为一种惬意的享受。

为了生活 摆摊成了“正经副业”

今年42岁的市民王先生,算是摊主中的“前浪”。从2008年春天开始,他就和妻子一起下班后到夜市摆摊卖烤鱿鱼。

“2007年,我的孩子出生了,想多赚点钱。”王先生说,那时候自己想了很多办法,发现摆摊卖小吃投资低、上手快,利润也非常可观。于是王先生专门学习了技术,买了一辆三轮车,摆上烤炉和各种调料,到家附近的小型夜市租了一个摊位,晚上7点左右营业到11点。

尽管辛苦,但当摊主确实给他带来了收益,“当时我一个月工资是3200块钱,旺季时摆摊收入远远高于工资。”王先生说,自己早已不再摆摊,但是他看到很多年轻人加入摊主的行列,深深感觉到大家的观念在转变,“我刚开始摆摊的时候,会有邻居议论,认为这是个不体面的事儿。但现在年轻人摆摊轰轰烈烈,用各种方式给自己打广告,还做得很有创意,甚至成了一种令人向往的生活方式!”

最近刚刚加入摆摊阵营的小齐也选择了小吃这个品类。她在小区门口的一家商铺内租了一小块位置卖烤淀粉肠,设备和租金都不算高,主要客户群体是邻居和放学的孩子。“我在业主群里发了广告,还有邻居问我能不能送货上门。”小齐说,现在生意还不错,自己也考虑学习做寿司、甜品,看看哪个品类在社区里最受欢迎。

汉堡、冰粉、玩偶……采访过程中,很多受访者都说自己身边有朋友加入了摆摊的队伍。社交平台上,更是有人把摆摊生意玩出了花样——一位网友尝试在景点旁摆拍照小摊,提供拍照、修图服务,为此还买了一面镜子进行DIY装饰,游客可以自助拍照,按时间收费。

有人“踩坑” 摆摊其实也很“卷”

百度指数显示,2023年前三个月,关键词“摆摊”的搜索指数翻倍增长。“杭州女生摆摊卖樱花奶昔日入过千”“女生靠摆地摊还清百万负债”“浙江‘95后’夜市摆摊日入9000元”“‘95后’大厂裸辞卖盒饭月挣5万元”……类似的词条和话题频上热搜,这些案例给人一种摆摊很容易、人人都能轻松赚大钱的感觉。然而,事实不见得如此。

上述采访对象不论是全职还是兼职,卖小吃还是卖咖啡、鸡尾酒,都提到了摆摊背后的不易——选对品类很重要,否则没人关注就是血本无归;设备和食材并不是一次性投入,要不断更新和提升,这是一笔不小的投资;要不断研究顾客的群体类型和口味、需求,推陈出新,不然顾客就会被类似摊位抢走……

近日,还有一则话题冲上热搜:失业女生摆摊一天仅卖出5块钱商品崩溃痛哭。视频中的女生在失业三个月后,不想“摆烂”,转而靠摆摊卖饭团自救。第一天摆摊收入尚可,让她信心倍增,但是第二天全天只收到了5块钱。女生表示,自己每天早上5点就要起床准备食材,而且在摆摊过程中会面临很多突发状况,“要比上班累多了”。

此外,各地都不断兴起的各种创意市集,给了年轻人摆摊的机会和交友的平台,但在互联网上也有不少摊主表示被这类市集“收割”。一位网友说,自己摆摊不下五个市集,有的收取的摊位费过高,有的不能把控品类,有的管理十分严苛,设置了很多罚款条例。

而且不少人摆摊选择的品类重合度非常高,淀粉肠、冰粉、寿司等爆款在各种市集上竞争压力很大。

值得关注 生存与生活如何“协奏”

加入“地摊经济”的年轻人越来越多,消费者的接受程度如何?近日,济南日报记者发出了一份关于“地摊经济”的调查问卷,结果显示,44.44%受访者表示只是偶尔在摊位消费,64.81%受访者最喜欢在地摊消费的类型是餐饮小吃类,方便快捷、价格便宜、享受购物过程是大家认为“地摊经济”的优势所在。

在与城市环境面貌和谐发展的前提下,62.96%受访者认为“地摊经济”可以增添城市烟火气,61.11%受访者认为可以促进社会经济发展,55.56%受访者认为可以满足消费者的多元需求,36.11%受访者认为能够缓解就业压力。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如今,中国灵活就业人口已经超过两亿人。这样的浪潮下,想要成为摊主的年轻人一浪接一浪,在小红书、抖音等平台上,无数博主发布摆摊“攻略”,甚至有人收费带“徒弟”。对这些一腔热血的年轻人,摊主们也有自己的忠告——盖锐说,一旦选择了就要坚持下去,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不可能做好;张先生说,千万不能盲目“裸辞”,要衡量好自己的财力和生活成本。只有对自己想追求的生活状态、真正愿意投入精力的事业有清醒的认知,才能弹好这支生存和生活的“协奏曲”。

调查问卷结果显示,56.5%的消费者支持地摊经济的发展。要想让这种新兴经济长久红火下去,60.19%受访者认为要划片区、指定地段开展摆摊活动;59.26%受访者认为要加强对摊点的监督管理,保障消费者的权益;50.93%受访者认为要加强卫生管理,让摊点与城市面貌和谐共存;39.81%受访者认为应该完善相关制度,为“地摊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摊主 盖锐

越来越多年轻人加入摆摊队伍的原因,我想既是为了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又是为了提高生活品质。我建议年轻人摆摊之前要有明确的规划,选定了就要坚持做下去。

市民 张先生

我平时有稳定的工作,会在周末开着汉堡车出来参加各种市集活动。我觉得年轻人摆摊不要盲目“裸辞”,要衡量好自己的生活能不能只靠摆摊生存。

市民 宋先生

现在大家对摆摊的认识确实有了很大的转变。我认为年轻人热衷摆摊,主要是为了彰显个性,通过自己售卖的东西、摊位的装扮展现自己的与众不同。

微观点

善待善治“路边摊”

中国江苏网

随着时代的进步,如今的地摊经济,类型、业态日益多元,方兴未艾的“非遗集市”“后备箱集市”“网红市集”等,既是城市的一道新风景,又是有效解决部分人灵活就业、提振消费活力的“微创新”。可以看到,在新媒体视域下,年轻化、精致化、社交网络化的地摊从品类、形式、文化等多方面,正呈现出“新地摊经济”的特征,显示出其扩大内需、拉动消费的爆发力度,成为拉动城市旅游的新赛道。对“路边摊”因地制宜地予以包容、规范,为它们提供必要的生存空间,有益于促进城市经济增长,助燃城市“烟火气”。

摊位虽小,学问却大,“路边摊”一头连着城市的生活本色,一头连着市民的便利生活,“重启”不是走“回头路”,也不是地摊经济低层次的回归,而是对新经济形态融入城市肌理的探索和尝试。地摊经济活跃的背后,离不开政策的支持。如何在“烟火气”与“秩序感”之间找到平衡点,考验着市政管理的智慧和城市治理的“绣花”水平,无论是交通、卫生等硬环境,还是产品与服务品质的软环境,既需要各相关职能部门联动协作,优化管理模式,做到有序“放”、科学“管”、精准“服”,也需要摆摊经营者自觉自律,严格依法合规,摆出与城市文明气度相契合的新气象,来实现最大限度的自由。

好的城市不只有整洁有序的市容市貌,也包括充满烟火气的街头生活。期待逐渐回归的路边摊能和谐发展,带来更多民生温度,也期待更多的城市积极作为,善待善治“路边摊”。

让“地摊经济”融入城市肌理

农民日报

“地摊经济”在为保就业和促经济增长作贡献的同时,也为城市发展带来诸多治理难题,比如,阻塞交通、污染环境、噪音扰民、商品存在假冒伪劣、食品安全难以保障等。由此,地摊经营并不是一放就灵,更不能“一哄而上”,还要在精细化管理上下足功夫。要从政策、细则、管理等方面通盘考虑、统筹规划,探索利用公共区域有序发展夜间经济、体验经济,该堵的堵,避免无序设摊回潮;该放的放,在适当位置满足城市烟火气的需要,努力降低地摊经济的负外部效应,让其更好融入城市高质量发展的肌理中去。

针对一些人关于放宽对地摊经营的限制可能对那些交纳房租、创业成本较高的店面经营者造成冲击的担心,其实大可不必。二者的消费人群并不冲突,恰好对应了城市经济生态中的不同分层,偶然间有一些交叉和流动,地摊经济对店面经营者的冲击和影响是有限的。

城市烟火气,最抚凡人心。“地摊经济”归根结底是民生经济、平民经济,虽然简陋土气,但和高大上的商超经济一样,也是就业岗位的重要来源,是人间的烟火,是中国的生机和韧性。我们要用长远的目光来看待“地摊经济”潜在的巨大价值,不只将其当成稳经济的一时之举,更不能搞“一阵风”,而是要将其充分纳入城市未来发展的长期规划中加以统筹,合理有序推进,真正让“地摊经济”为市井民生增添更多烟火气,为中国经济社会稳定健康发展注入有效动能。

神回复

网友@最萌的凯源呐:我要是摆摊,最后亏本原因会是自己吃太多。

网友@拉面不加冰啊:年轻人,主打的就是陪伴,赚不赚钱不要紧。

网友@只能吃一片:自食其力,有什么好指手画脚的?

网友@万象象:什么事儿都怕一哄而上。

欣视界

“热度”当前更要清醒

高中毕业的那个暑假,我也和小伙伴们一起在夜市摆过摊。一张报废的床单,摆上从西市场、中恒商城批发来的戒指、项链、水杯、发卡,席地而坐,偶尔吆喝两声,绝大多数时间都是跟伙伴们享受凑在一起无拘无束的状态。结果显而易见,到现在家里还有十几年前的存货。

年轻就是这样,与聊得来的人凑在一起,不论做点什么都有无限的热情和精力。更何况是在摆摊成为潮流的当下,越发精致的画风和更多元化的品类,让摆摊在大众眼中的印象从占道、杂乱、低质量,转向了有序、文艺、高品质,告别了“不体面”。

现在很多地方为“地摊经济”松绑并出台了相关的管理办法,这也许是一种信号——年轻人在这个时代拥有更加多元的选择,在生存与生活之间有一个中转站,能够临时寄存那些天马行空的向往。但这种信号,绝不意味着鼓励一哄而上,反而需要更加清醒的认知。与这些摊主接触下来,我最大的感受是他们都非常理性,对自己要经营的品类、感兴趣的事物以及长久生活的规划都有明确的想法,并朝着这个目标一步步完善自己的小生意。

我想,不论是为了彰显个性,还是为了提升生活品质,这种“清醒”都是不可或缺的,否则就注定会沦为这波浪潮中一朵消失的水花,只是做了一场关于梦想、关于财富的美梦。(济南日报 记者:曹雅欣)

关键词:

标签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