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经济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财经 > 正文内容

“还呗反诈有“画”说”聊一聊虚拟征信诈骗

全国第17个信用记录日于6月14日来临。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信用记录已经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消费者可以通过正规的渠道购买到满意的商品,解决燃眉之急。与此同时,不少人打着“信用修复”等号实施欺诈,造成个人信息泄露、财产损失等。

近期,数禾科技旗下还呗APP推出“还呗反诈骗有“画”说,第一批用户反馈为金融科普系列金融知识。一方面,提高金融消费者对金融产品和服务的理解,另一方面,能够提高金融消费者的自我保护能力。目前第四期【虚拟信诈骗篇】已经上线,帮助消费者识别相关诈骗行为,提高风险防范意识。

客服来电征信违规? 小心遭遇电信诈骗

当今社会,信用报告已经成为个人的“经济身份证”。如果出现不良记录,将对日常生活造成影响。因此,社会上出现了不少以“信用修复”为诱饵的诈骗行为。一旦上当,消费者不仅没有办法消除不良信用记录,反而会泄露个人隐私,甚至被盗用身份信息,造成财产损失。

近期,广宗县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微信公众号开辟一则案例。6月3日,孙某接到一个陌生来电,对方自称是某电商平台的“客服”,其声称:孙某在该平台开通的“白条”服务存在违规记录,需尽快注销,否则异物征信。孙某想到自己之前确实在该平台开通过“白条”服务,便相信了对方。为注销所谓的“违规贷款”,孙某被骗贷款三万元,察觉真相的他,最终选择报警。

虚拟征信诈骗中,诈骗方一般号被害人所使用的信用支付类工具,存在不良记录,如不消除不良个人征信;或者被害人之前存在网贷、分期记录,除非该记录足以消除诈骗行为,否则将按照《征信业管理条例》规定,“征信机构对个人不良信息期限、自不良行为或事件终止之日起5年;超过5年的,应当予以删除”。任何机构均不得擅自修改、删除信用清单,展示无误的信息。

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也提示称:不会以短信、电话或邮件的方式向信息主体告知涉及贷款、或者其被纳入黑名单的信息,请信息主体注意,请勿随意点击相关链接进行认证或交易,以防受骗。

筑牢消费者安全防线,这些套路莫轻信

近年来,随着网络诈骗犯罪的增多,网络诈骗犯罪已经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网络诈骗犯罪已成为 ...

还呗反诈有“画”说第四期【虚拟信诈骗】,一名消费者为消除不良记录,在自称银行工作人员的诱导下开通链接,结果被盗用信息导致开通贷款业务。最终在还呗提示下,该消费者才意识到自己遇到了信诈骗。

该银行向消费者展示了其信用报告,并对其进行了跟踪报道。随后,该银行还试图通过其信用报告对消费者进行跟踪报道。

加强消费者防范意识,数禾科技一直在行动,持续做好多渠道金融知识普及工作,为切实保护消费者财产安全而努力。


关键词:

标签阅读